2017-10-25 10:54:59 来源:浙江中公教育 点击量:
中公浙江人事考试信息网·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您关注申论答题技巧_申论热点_申论范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高校鄙视链”需进化为看实力的人才链
政策咨询:
加入2018国考交流群 367991812 | 微信公众号:浙江中公教育(ID:zjoffcn) | 微博@浙江中公教育 | | 咨询热线:400-6300-999
背景链接
日前,一篇名为《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的文章在网上发布,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文章中讲述了一名三本出身的学生考上北大硕士,后又通过自身努力,加入中国作协,成为《诗刊》社编辑的坎坷经历,文章中作者用亲身经历描述出了被人问及本科院校时的那种“空气突然安静”。
文章发布后引发了网友热评,又一次将“高校鄙视链”拿到了台面上。不得不承认,在当今社会,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评价,“高校鄙视链”都客观存在。
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 正确看待高校鄙视链现象]
不应该用“鄙视链”的客观存在去否认名校的优势,去否认名校学生的“光环”。名校出身的人自带“光环”有“傲骨”无可厚非,名校就只有那么多,高考的目的也是以客观、公平、公正的方式去选拔人才。只要是考试就必然会考好考不好之分,虽然一次成绩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实力,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在过去的努力程度与学习能力。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是一个人实力的证明,进入此类院校意味着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接触到国内甚至国际上顶尖的学术大牛。从长远的角度讲,进入名校对个人品性、修养、文化底蕴都是一种很好的滋养。
所以,我们要客观承认存在的“名校”与“一般院校”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名校的视野、平台、学科能力、师资力量,这些软硬件方方面面的条件决定了一所高校的高度与厚度,而这些优质条件往往是一所高校凭借自身优秀办学理念,优良校风,国际化视野以及脚踏实地的耕耘所获得的。不能因为单纯的“鄙视链”就去刻意无视名校光环,否认名校优势,这既不公平也不现实。
另外一方面,也不能单纯用名校的光环去否认“非名校”的实力,更不该对“草根出身”的学生存在偏见。每一所学校都有其办学特色与教育理念,“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名校往往学科分布广,普遍实力强,但一些“非名校”同样有其所专精的领域。一味凭名校出身与否去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是“功利”而不负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