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3 14:45:32 来源:浙江中公教育 点击量: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您关注申论答题技巧_申论热点_申论范文:
政策咨询:
加入2018国考交流群186827138|微信:zjoffcn|微博@浙江中公教育|
君难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粉尘雾霾;君难见“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取而代之的是 成片的荒山污水。。。这些环境问题的出现,无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降低公民的幸福感、归属感,阻碍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由此可见,惟有锐意创新,方能给环境一个友好的拥抱。
给环境友好的拥抱,需在科技上寻新路。纵观各国环境保护发展史,每个国家在经历了库兹涅次转折点后,皆在环保技术上力求突破与完善。以美国为例,为了提高能源的使用率,推动节能减排,积极改造生产生活设施,促进环境的向好发展。而我国也顺应时代发展的大潮,顺势而为:青岛焰火晚会,独创使用微烟无硫技术,既为市民带去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在保证安全燃放的基础上,实现对环境的“零污染”。又如如火如荼的摩拜单车,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优化用户体验上力求创新,既解决了民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更是增强了低碳节能环保意识,实现“绿色出行”。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是环境保护的有力支撑。
给环境友好的拥抱,需在制度上求突破。制度是国家、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是一种刚性原则,是社会各方利益的明确保障。然而,当前我国社会正食环境换发展的恶果:被垃圾包围的家园有之;被雾霾笼罩的蓝天有之;被废水污染的碧水有之。。。加强环境污染的整治,除了技术的支撑,更需要制度政策的兜底保障。比如江苏无锡,首创“环保审判无锡模式”,被誉为制度创新的典范,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证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所以说,惟有张开制度创新的臂膀,加强环境保护硬束缚,方能回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景致。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深味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行走在经济环境两手抓的道路上,我们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惟有在制度上求突破,在技术上寻新路,实现创新推动环境保护,方能“化蛹成蝶”,既能赢得金山银山,又能赢回绿水青山,实现“美丽中国”。
相关申论阅读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