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03 14:35:29 来源:中公教育 点击量:
2004年浙江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属于考查阅读能力的归纳概括题型。题目要求概述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考生在作答时应该注意答案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主要问题的表现、问题的原因、影响和如何解决问题。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考生在阅读给定材料时,要注意随时提取有用的要点,以供作答之用。
通过阅读资料,我们可以看出给定材料主要讲述了我国能源安全问题以及带来的危害和解决方法。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段落1、2、3、4、5、6、7中。其中段落1主要概述了我国能源人均占有量低;段落2主要讲我国产能低,能源消耗大;段落3、4、5、6、7具体阐述了我国常规能源近年来经常出现紧缺情况。
而段落8、9、10主要是针对当前的能源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段落8主要讲制定能源发展战略,保证能源供给;段落9主要概述了通过各种方式从国际市场寻找稳定的能源渠道;段落10讲的是经济增长速度应与能源、重要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实际条件相衔接,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考生在作答时,将以上要点按照作答要求,分门别类地进行加工整合,最终形成答案,另外,还要注意控制作答字数,以免超出,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参考答案】
我国能源安全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均能源占有量低;基础性能源储备量不足;产能低,能源消耗大;近年来,频繁出现油电等能源紧缺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未能有效衔接,这将严重影响我国政治和经济安全。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寻找稳定的能源渠道,保证能源供给。
2.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操作性。(30分)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通过阅读题干可知,该题属于对策类试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答案必须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并且进行有条理的说明。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通过阅读给定材料,我们得知材料反映主要问题是我国能源安全存在极大问题,体现在人均能源占有量低,基础性能源储备量不足,产能低,能源消耗大,而且近年来,频繁出现油电等能源紧缺的现象。
而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采取粗放型模式,使经济发展与能源等未能有效衔接,导致出现了能源安全问题。
通过仔细分析给定材料,我们不难看出解决问题的部分方法蕴藏在段落8、9、10中,而问题的解决还必须从原因着手,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上,这主要体现在段落2中;二是厉行节约,这也需要考生从材料整体上进行把握;三是政策制定方面,这主要体现在段落8、10中;四是应多方扩展能源供给渠道,这主要体现在段落9中。另外,如果考生对新能源方面有所了解,可以增加新能源部分内容。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考生在作答时,将以上分析的要点加以整合扩充,按照一定的从宏观到微观,从政策理论到实际工作的顺序罗列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
针对我国能源问题现状,我们需要制定能源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拓展能源供给渠道,厉行节约,否则保持我国政治经济稳定发展将成空谈。
第一,制定能源发展战略。从宏观、长远的观点来研究和把握能源问题,制定符合国情的能源发展战略,以确保现代化建设有长期足够的能源供应。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为集约型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产能和能源利用率。
第三,多渠道扩展能源供给渠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从国际市场寻找稳定的能源渠道,另外,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第四,积极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淡水、能源等重要资源。要严格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改进建筑结构,充分利用可使用空间。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有说服力。(50分)
【写作思路】
该题属于自主命题作文,有自由的命题空间。但是文章的写作必须围绕给定材料的主旨进行论述。材料提供了很多可供考生写作的角度,例如:提高产能,降低能耗;积极开发能源供给渠道;制定能源战略;厉行节约等。如果力求全面,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论述。
下面我们从节约能源,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去解析文章的写作思路。
首先,文章从当前我国能源状况入手,说明我国能源形势不容乐观,点明必须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其次,应该重点说明如何节约能源和发展循环经济。这部分应该重点论述,在写作过程中应添加部分事例以增强文章的论证性。
最后,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总结文章主题,升华文章中心议题,使文章的高度得以提升,从而体现出考生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
【参考例文】
多管齐下破“资源瓶颈”
我国人均石油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7.1%,人均天然气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3.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如果说现有资源“家底”让我们无法乐观,那么更让人担忧的则是资源利用率明显偏低,浪费惊人。城市里的“节水”标语已经贴到了小区的垃圾桶和学校卫生间的水龙头旁。但与此同时,水资源的浪费已经成为城市里的顽症。“当全国许多地区为南水北调作出牺牲的时候,北京人还在用自来水浇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对这种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很难理解。化解可持续发展之痛,出路只能是开源与节流并举。立足我国当前实际,则必须提倡节约型社会,把节流放在首位,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首先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循环经济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能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全新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在工业领域,就是推行清洁生产,着眼于对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及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消耗,将其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降到最低。比如,我们完全可以采取节能的循环经济措施生产水泥等建材:产煤带来的大量煤矸石可以制造砖和水泥,用煤发电产生的粉灰可以做墙板和水泥,以电热炼钢铁产生的炉钢渣也可以生产水泥。如果这样处理,废弃物就变成了资源。
倡导绿色消费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现在许多人在个人生活方式上普遍追求奢侈,追求低级趣味的暴发户心态正在一部分人当中滋长。比如汽车消费,日本汽车年产量1000多万辆,拥有车将近1亿辆,其中只有30%左右是排放量大于1.3升的。而我国许多地方对低于1.3升排放量的汽车竟不给上牌照,不许过长江大桥,不许走重要公路。这就是一种滥用资源的炫耀性消费。绿色消费则不是这样,它主张适度消费,着眼人与环境的和谐。比如,空调不是开得温度越低越好,照明不是越亮越好,小轿车也没必要一味追求普及率,城市交通仍然要以公交为主等等。
此外,尽快建立“绿色国民账户”,也是实现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赢”的积极举措。所谓“绿色国民账户”,就是在尽可能保持现有国民账户体系概念和原则的前提下,将资源环境数据整合到现有国民账户信息体系中,对发展统计指标进行“绿色过滤”:如果经济增长在扣除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后得出的结果是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那么就意味着经济是以资源环境破坏为代价增长起来的,因而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反之,经济发展则是可持续的。我们应该结合中国实际,尽快建立起类似的国民核算新体系。
只要我们的政府从长远的发展来制定科学的宏观政策,再加上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